close


在城市中, 已經好久未曾看到這樣光芒萬丈的晨曦了; 原來, 不必背著背包上山, 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美景.
見此美景, 正印證了: "早起的鳥兒有蟲吃" 這古諺.

站在龍山寺新落成的大樓上, 遠方的高雄金典大樓清晰可見.


細看牆上精緻的雕窗, 一窗一故事, 無一不美, 值得細細品味, 令人出神.

晨曦中, 走在三民路的傢俱街上, 真有一種時空錯置的奇妙感覺. 有點熟悉, 但又有點陌生.
鳳山市三民路因 "傢俱街" 聞名南台灣, 與 "打鐵街" 相接, 成為鳳山市重要產業專賣區. 據說早期因陸軍步校與官校需要大量辦公桌椅而就近採購, 生意應接不暇. 以後, 傢俱店愈開愈多, 除了本地人稱便之外, 附近鄉鎮要辦嫁妝的農家, 也拉著牛車進城, 一次採購, 貨色齊全, 價格也公道, 傢俱街的名氣也愈來愈響, 成為鳳山市的重要產業街.
但近幾年原本車水馬龍的情景不再; 因大型傢俱賣場的快速興起, 給了傳統的傢俱商街極大的壓力; 幸而在鳳山市公所與傢俱街業者一同的努力下, 三民路的傢俱街形象商圈漸漸成形.

彷彿再次穿越時空隧道般, 通過一條不顯眼地巷道, 巷道底端出現一條完整打鐵街的街景. 打鐵街的由來, 與鳳山市早期形成同質性產業市集有很大的關係. 由於農業社會及家庭五金中, 以鐵器為主的刀、剪、鎚、釘、鋤頭、犁等都是鐵製品, 均賴鐵匠手工打造, 需求量很大, 光復前後是此業旺盛時期, 打鐵師傅來自唐山, 搭船飄洋過海, 從前鎮河沿鳳山溪而上, 來到東便門碼頭上岸後就地落戶, 而形成市集, 叫做 "打鐵街" . 最盛時有十三、四家,現因生意沒落而僅存五、六家苦撐局面. 維繫百年的傳統行業, 能否在未來仍維持榮景, 值得支持保留這項民俗技藝的人士寄予關懷.

這是打鐵時需用的鼓風爐.

沿著打鐵街前行便可以看到東便門與同儀門.

東便門: 鳳山新城建於清乾隆53年(西元1788年), 以刺竹圍繞為城, 清嘉慶9年(西元1804年)建六門, 分別是大東門(朝陽), 小東門(同儀), 西門(景華), 南門(安化), 北門(平朔) 及外北門(郡南第一關), 東便門即為小東門.
東便門為面寬10.8公尺, 深7公尺之長方體, 台座高度約4.3公尺, 拱圈為紅磚發卷, 外拱直徑2.1公尺, 深3公尺, 內拱直徑2.6公尺, 深2.4公尺, 拱下則砌石材基座. 內門額題: "東便門", 落款年代為道光19年(西元1839年), 外額題: "同儀門", 為本次修復重新製作.
整座城門之構造方式為硓石外牆, 內部填土, 城門洞半圓型拱圈為顏只磚發卷, 共有兩拱圈, 面城外的為小拱圈, 靠城內的為大拱圈, 內側頂有疑似石斗拱門臼缺口. 下段兩側則有門閂洞, 推斷原應有門扇構造.
目前所見之東便門, 為民國93年(西元2006年)修復完成, 城門上之雉堞, 女牆, 係為增加城門意象, 參考原大東門照片而新設之磚砌構造.



東福橋, 原建於清道光21年(西元1841年), 清同治三年(西元1864年)重修, 為清代城內居民通往萬丹, 阿猴(屏東)必經之橋樑. 總長約22公尺, 具三座船形橋墩, 上置四組長石條成為橋面. 經東福橋可通對岸, 為城內打鐵街與城外過溝仔街通道, 也是全省唯一還活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城門古蹟, 人車往來, 皆須經東便門門洞, 要想體會古人如何出入城門及行走古橋的感覺, 東便門與東福橋值得您一遊.
東福橋毀於民國90年(西元2001年)之潭美颱風, 目前所見為新設計之鋼橋, 位置與原橋相同.



據「重修東福橋」碑記所載, 東福橋是由邑紳何學洙, 王淵觀, 鄭元輝與丁燠彩等人代表修建, 長五丈餘。據研究, 東福橋為四孔三墩, 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, 橋墩為長六角形的船首狀造形, 具有抵抗水流衝力之作用. 「重修東福橋」碑記, 記述地方籌建石橋之捐款情形.

水協仔: 古早之汲水器. 利用真空原理汲取地下水使用.


東便門與東福橋, 東福祠同列三級古蹟, 是全省難得一見的配套古蹟, 而且還在使用中的城門與石板橋, 古意盎然; 值得您順道一遊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延伸閱讀:
1. 走讀台灣-鳳山市基本資料
2. 鳳山市公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