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9/19 (六) 塭底拍鳥
Nikon School 生態班的第二堂外拍課, 老師帶大家到宜蘭的塭底打鳥... 一大早由新竹出發, 約 8:30 左右就到宜蘭了;
離集合的時間還有點早, 就先繞到昨晚很熱鬧的頭城烏石港, 看看頭城搶孤的孤棚... (每年農曆 7/30 舉行)
#01. 孤棚的周圍還有許多昨夜尚未拿走的祭品, 所以是不能靠近的... 我們只能站的遠遠的拍照...
雖然只是遠看孤棚, 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巍峨矗立的孤棚, 展現人們對鬼神的敬畏之意...
#02. 孤棧頂豎立的順風旗, 已經被搶孤者以鐮刀割斷取下~
轉往礁溪, 在甕窯雞 的叉路口等同學... 9:30 同學到齊, 一同往塭底出發...
因為有些同學昨晚就先到了, 俗話說: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, 大家早上都已經先跟著老師繞了一圈~
其實, 今天的鳥況並不佳, 這點早就在老師的意料之中; 因為天氣還沒轉涼, 北方將過境的嬌客尚未啟航...
老師跟大家解釋一下塭底附近的環境, 為什麼這兒是鳥兒的天堂, 同時也是愛鳥者的天堂... 環境得之不易, 也要大家珍惜!
#03. 今天看到的第一種鳥類: 高蹺鴴, 應該是隻亞成鳥~
#06. 高蹺鴴
#07. 紅紅長腿的高蹺鴴, 水鳥界的林志玲?
#04. 磯鷸?? (手震加上車震... 結果就是糊! )
#05. 小鷿鷈一家七口, 感覺好溫馨喔~
#08. 覓食中的彩鷸~
#09. 彩鷸的雌鳥, 有對水汪汪的大眼睛, 真是可愛吔!
#10. 哈哈! 找到一顆福壽螺...
#11. 先飽餐一頓~
#12. 再打個飽嗝~
#13. 東張西望一番~
#14. 悠閒的散個步~
#15. 隱身稻香間~
#16. 受到驚嚇的 - 白腹秧雞
中午就近在高橋餐飲用餐, 每盤100元, 好吃又便宜~
之後繞到附近的猴硐瀑布逛逛... 蠻讚的生態公園, 知道的遊人也不多... 有機會再帶微距鏡來走走!
下午到時潮水鳥保護區, 因為候鳥季還沒到, 目前出現的族群以鷺科較多~
#17. 黃嘴、黑腳的是大白鷺
目名: 鸛形目 (Ciconiiformes)
科名: 鷺科 (Aredeidae)
形態: 大白鷺全身白色, 頸、腳甚長, 腳、趾黑色. 繁殖羽: 嘴黑色, 背及前頸下部有長飾羽. 非繁殖羽: 嘴黃色, 背及前頸無飾羽. 發出略帶鼻音似「嘎一嘎一」之聲.
生態: 出現於海邊、河口、沼澤、沙洲、湖泊等水域地帶. 性群棲, 常混於中、小白鷺群中, 常伸長脖子慢步於水中; 覓食時, 以腳擾動水後捕食驚嚇四竄之魚. 停棲時, 常緊縮頸部; 飛行時, 緊縮頸部, 振翅緩慢、優雅.
#18. 蒼鷺, 混在其中, 很醒目~
目名: 鸛形目 (Ciconiiformes)
科名: 鷺科 (Aredeidae)
形態: 頭白色, 兩側有黑色飾羽. 頸甚長, 灰白色, 前頸有數條黑色縱線. 背有飾羽, 淡灰色. 嘴、腳黃褐色. 覆羽鼠灰色於飛行時與黑色飛羽對比甚為醒目. 於飛行時發出音階較高似「刮、刮」之聲.
生態: 出現於鹽田、沼澤、河口、沙洲地帶. 常混於大白鷺群中.
#22. 小白鷺
目名: 鸛形目 (Ciconiiformes)
科名: 鷺科 (Aredeidae)
形態: 全身白色. 嘴、腳黑色, 趾黃綠色. 繁殖羽: 眼先紅色. 後頭有2根長飾羽, 背、前頸下部亦有長飾羽(繁殖期眼先粉紅色). 非繁殖羽: 無飾羽. 偶於飛行時發出似「嘎-嘎-」之沙啞喉音.
生態: 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溪流、水田、魚塭、沼澤、河口、沙洲地帶, 部分於冬季會南遷. 性群棲, 覓食時, 常以腳探入水中擾動後捕食驚嚇中之魚. 於繁殖期與黃頭鷺、夜鷺集體築巢於竹林、相思樹及木麻黃等樹上.
#28. 站在田埂上的小白鷺; 此情此景, 在都市化的現代社會, 愈來愈難看到了~
#19. 鷹斑鷸
#20. 黃鶺鴒?
#21. 排排站的 - 高蹺鴴
#23. 排排站的 - 高蹺鴴
#24. 黃頭鷺, 又稱牛背鷺; 早年靠牛隻耕作之時, 常出現在牛隻身上而得名.
#29. 如今, 現代化機具的鐵牛取代了水牛的功能, 而黃頭鷺為了生存, 也要適應這種改變~
Ps. 無意間, 發現這 Jone Deere 耕耘機的網頁, 超酷的~
#25. 在耕耘機後方, 亦步亦趨, 找蟲吃~
#30. 受到驚嚇, 振翅高飛
#26. 亂槍打鳥, 中兩張~
#27.
其實, 今天算是來勘察認識地形的啦~ 拍到的鳥並不多, 等候鳥季時, 再來造訪囉~
附上幾個不錯的網站:
蘭陽野鳥攝影日誌 ; Netcam 的鳥紀錄; 自然觀察 (Nature Campus); 鳥人鳥事
- Sep 28 Mon 2009 22:29
塭底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